在上一篇文章 详解设计模式之结构型模式(上)中我们学习了三种结构型模式:适配器模式、桥接模式、组合模式。本文我们将介绍剩余四种结构型模式,它们分别是:
- 装饰模式
- 外观模式
- 享元模式
- 代理模式
四、装饰模式
提到装饰,我们先来想一下生活中有哪些装饰:
- 女生的首饰:戒指、耳环、项链等装饰品
- 家居装饰品:粘钩、镜子、壁画、盆栽等
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些装饰品呢?很容易想到是为了美,戒指、耳环、项链、壁画、盆栽等都是为了提高颜值或增加美观度。但粘钩、镜子不一样,它们是为了方便我们挂东西、洗漱。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装饰品共有两种功能:
- 增强原有的特性:我们本身就是有一定颜值的,添加装饰品提高了我们的颜值。同样,房屋本身就有一定的美观度,家居装饰提高了房屋的美观度。
- 添加新的特性:在墙上挂上粘钩,让墙壁有了挂东西的功能。在洗漱台装上镜子,让洗漱台有了照镜子的功能。
并且,我们发现装饰品并不会改变物品本身,只是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。装饰模式也一样,它的主要作用就是:
- 增强一个类原有的功能
- 为一个类添加新的功能
并且 装饰模式也不会改变原有的类。
装饰模式:动态地给一个对象增加一些额外的职责,就增加对象功能来说,装饰模式比生成子类实现更为灵活。其别名也可以称为包装器,与适配器模式的别名相同,但它们适用于不同的场合。根据翻译的不同,装饰模式也有人称之为“油漆工模式”。
1. 用于增强功能的装饰模式
我们用程序来模拟一下戴上装饰品提高我们颜值的过程:
新建颜值接口:1
2
3public interface IBeauty {
int getBeautyValue();
}
新建 Me 类,实现颜值接口:1
2
3
4
5
6
7
8
public class Me implements IBeauty {
public int getBeautyValue() {
return 100;
}
}
戒指装饰类,将 Me 包装起来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public class RingDecorator implements IBeauty {
private final IBeauty me;
public RingDecorator(IBeauty me) {
this.me = me;
}
public int getBeautyValue() {
return me.getBeautyValue() + 20;
}
}
客户端测试:1
2
3
4
5
6
7
8
9
10public class Client {
public void show() {
IBeauty me = new Me();
System.out.println("我原本的颜值:" + me.getBeautyValue());
IBeauty meWithRing = new RingDecorator(me);
System.out.println("戴上了戒指后,我的颜值:" + meWithRing.getBeautyValue());
}
}
运行程序,输出如下:1
2我原本的颜值:100
戴上了戒指后,我的颜值:120
这就是最简单的增强功能的装饰模式。以后我们可以添加更多的装饰类,比如:
耳环装饰类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public class EarringDecorator implements IBeauty {
private final IBeauty me;
public EarringDecorator(IBeauty me) {
this.me = me;
}
public int getBeautyValue() {
return me.getBeautyValue() + 50;
}
}
项链装饰类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public class NecklaceDecorator implements IBeauty {
private final IBeauty me;
public NecklaceDecorator(IBeauty me) {
this.me = me;
}
public int getBeautyValue() {
return me.getBeautyValue() + 80;
}
}
客户端测试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public class Client {
public void show() {
IBeauty me = new Me();
System.out.println("我原本的颜值:" + me.getBeautyValue());
// 随意挑选装饰
IBeauty meWithNecklace = new NecklaceDecorator(me);
System.out.println("戴上了项链后,我的颜值:" + meWithNecklace.getBeautyValue());
// 多次装饰
IBeauty meWithManyDecorators = new NecklaceDecorator(new RingDecorator(new EarringDecorator(me)));
System.out.println("戴上耳环、戒指、项链后,我的颜值:" + meWithManyDecorators.getBeautyValue());
// 任意搭配装饰
IBeauty meWithNecklaceAndRing = new NecklaceDecorator(new RingDecorator(me));
System.out.println("戴上戒指、项链后,我的颜值:" + meWithNecklaceAndRing.getBeautyValue());
}
}
运行程序,输出如下:1
2
3
4
5
我原本的颜值:100
戴上了项链后,我的颜值:180
戴上耳环、戒指、项链后,我的颜值:250
戴上戒指、项链后,我的颜值:200
可以看到,装饰器也实现了 IBeauty 接口,并且没有添加新的方法,也就是说这里的装饰器仅用于增强功能,并不会改变 Me 原有的功能,这种装饰模式称之为 透明装饰模式,由于没有改变接口,也没有新增方法,所以透明装饰模式可以无限装饰。
装饰模式是 继承 的一种替代方案。本例如果不使用装饰模式,而是改用继承实现的话,戴着戒指的 Me 需要派生一个子类、戴着项链的 Me 需要派生一个子类、戴着耳环的 Me 需要派生一个子类、戴着戒指 + 项链的需要派生一个子类……各种各样的排列组合会造成类爆炸。而采用了装饰模式就只需要为每个装饰品生成一个装饰类即可,所以说就 增加对象功能 来说,装饰模式比生成子类实现更为灵活。
2. 用于添加功能的装饰模式
我们用程序来模拟一下房屋装饰粘钩后,新增了挂东西功能的过程:
新建房屋接口:1
2
3public interface IHouse {
void live();
}
房屋类:1
2
3
4
5
6
7public class House implements IHouse{
public void live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房屋原有的功能:居住功能");
}
}
新建粘钩装饰器接口,继承自房屋接口:1
2
3public interface IStickyHookHouse extends IHouse{
void hangThings();
}
粘钩装饰类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public class StickyHookDecorator implements IStickyHookHouse {
private final IHouse house;
public StickyHookDecorator(IHouse house) {
this.house = house;
}
public void live() {
house.live();
}
public void hangThings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有了粘钩后,新增了挂东西功能");
}
}
客户端测试:1
2
3
4
5
6
7
8
9
10
11public class Client {
public void show() {
IHouse house = new House();
house.live();
IStickyHookHouse stickyHookHouse = new StickyHookDecorator(house);
stickyHookHouse.live();
stickyHookHouse.hangThings();
}
}
运行程序,显示如下:1
2
3房屋原有的功能:居住功能
房屋原有的功能:居住功能
有了粘钩后,新增了挂东西功能
这就是用于 新增功能 的装饰模式。我们在接口中新增了方法:hangThings,然后在装饰器中将 House 类包装起来,之前 House 中的方法仍然调用 house 去执行,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修改原有的功能,只是扩展了新的功能,这种模式在装饰模式中称之为 半透明装饰模式。
为什么叫半透明呢?由于新的接口 IStickyHookHouse 拥有之前 IHouse 不具有的方法,所以我们如果要使用装饰器中添加的功能,就不得不区别对待 装饰前的对象和装饰后的对象。也就是说客户端要使用新方法,必须知道具体的装饰类 StickyHookDecorator,所以这个装饰类对客户端来说是可见的、不透明的。而被装饰者不一定要是 House,它可以是实现了 IHouse 接口的任意对象,所以被装饰者对客户端是不可见的、透明的。由于一半透明,一半不透明,所以称之为半透明装饰模式。
我们可以添加更多的装饰器:
新建镜子装饰器的接口,继承自房屋接口:1
2
3public interface IMirrorHouse extends IHouse {
void lookMirror();
}
镜子装饰类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public class MirrorDecorator implements IMirrorHouse{
private final IHouse house;
public MirrorDecorator(IHouse house) {
this.house = house;
}
public void live() {
house.live();
}
public void lookMirror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有了镜子后,新增了照镜子功能");
}
}
客户端测试:1
2
3
4
5
6
7
8
9
10
11public class Client {
public void show() {
IHouse house = new House();
house.live();
IMirrorHouse mirrorHouse = new MirrorDecorator(house);
mirrorHouse.live();
mirrorHouse.lookMirror();
}
}
运行程序,输出如下:1
2
3房屋原有的功能:居住功能
房屋原有的功能:居住功能
有了镜子后,新增了照镜子功能
现在我们仿照 透明装饰模式 的写法,同时添加粘钩和镜子装饰试一试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public class Client {
public void show() {
IHouse house = new House();
house.live();
IStickyHookHouse stickyHookHouse = new StickyHookDecorator(house);
IMirrorHouse houseWithStickyHookMirror = new MirrorDecorator(stickyHookHouse);
houseWithStickyHookMirror.live();
houseWithStickyHookMirror.hangThings(); // 这里会报错,找不到 hangThings 方法
houseWithStickyHookMirror.lookMirror();
}
}
我们会发现,第二次装饰时,无法获得上一次装饰添加的方法。原因很明显,当我们用 IMirrorHouse 装饰器后,接口变为了 IMirrorHouse,这个接口中并没有 hangThings 方法。
那么我们能否让 IMirrorHouse 继承自 IStickyHookHouse,以实现新增两个功能呢?
可以,但那样做的话两个装饰类之间有了依赖关系,那就不是装饰模式了。装饰类不应该存在依赖关系,而应该在原本的类上进行装饰。这就意味着,半透明装饰模式中,我们无法多次装饰。
有的同学会问了,既增强了功能,又添加了新功能的装饰模式叫什么呢?
—— 举一反三,肯定是叫全不透明装饰模式!
—— 并不是!只要添加了新功能的装饰模式都称之为 半透明装饰模式,他们都具有不可以多次装饰的特点。仔细理解上文半透明名称的由来就知道了,“透明”指的是我们无需知道被装饰者具体的类,既增强了功能,又添加了新功能的装饰模式仍然具有半透明特性。
看了这两个简单的例子,是不是发现装饰模式很简单呢?恭喜你学会了 1 + 1 = 2,现在你已经掌握了算数的基本思想,接下来我们来做一道微积分题练习一下。
I/O 中的装饰模式
I/O 指的是 Input/Output,即输入、输出。我们以 Input 为例。先在 src 文件夹下新建一个文件 readme.text,随便写点文字:1
2
3禁止套娃
禁止禁止套娃
禁止禁止禁止套娃
然后用 Java 的 InputStream 读取,代码一般长这样:1
2
3
4
5
6
7
8public void io() throws IOException {
InputStream in = new BufferedInputStream(new FileInputStream("src/readme.txt"));
byte[] buffer = new byte[1024];
while (in.read(buffer) != -1) {
System.out.println(new String(buffer));
}
in.close();
}
这样写有一个问题,如果读取过程中出现了 IO 异常,InputStream 就不能正确关闭,所以我们要用try…finally来保证 InputStream 正确关闭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public void io() throws IOException {
InputStream in = null;
try {
in = new BufferedInputStream(new FileInputStream("src/readme.txt"));
byte[] buffer = new byte[1024];
while (in.read(buffer) != -1) {
System.out.println(new String(buffer));
}
} finally {
if (in != null) {
in.close();
}
}
}
这种写法实在是太丑了,而 IO 操作又必须这么写,显然 Java 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所以 Java 7 中引入了try(resource)语法糖,IO 的代码就可以简化如下:1
2
3
4
5
6
7
8public void io() throws IOException {
try (InputStream in = new BufferedInputStream(new FileInputStream("src/readme.txt"))) {
byte[] buffer = new byte[1024];
while (in.read(buffer) != -1) {
System.out.println(new String(buffer));
}
}
}
这种写法和上一种逻辑是一样的,运行程序,显示如下:1
2
3禁止套娃
禁止禁止套娃
禁止禁止禁止套娃
观察获取 InputStream 这句代码:1
InputStream in = new BufferedInputStream(new FileInputStream("src/readme.txt"));
是不是和我们之前多次装饰的代码非常相似:1
2
3
// 多次装饰
IBeauty meWithManyDecorators = new NecklaceDecorator(new RingDecorator(new EarringDecorator(me)));
事实上,查看 I/O 的源码可知,Java I/O 的设计框架便是使用的 装饰者模式,InputStream 的继承关系如下:
其中,InputStream 是一个抽象类,对应上文例子中的 IHouse,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 read 方法,这是一个抽象方法:1
2
3
4
5
6
7
public abstract class InputStream implements Closeable {
public abstract int read() throws IOException;
// ...
}
这个方法会读取输入流的下一个字节,并返回字节表示的 int 值(0~255),返回 -1 表示已读到末尾。由于它是抽象方法,所以具体的逻辑交由子类实现。
上图中,左边的三个类 FileInputStream、ByteArrayInputStream、ServletInputStream 是 InputStream 的三个子类,对应上文例子中实现了 IHouse 接口的 House。
右下角的三个类 BufferedInputStream、DataInputStream、CheckedInputStream 是三个具体的装饰者类,他们都为 InputStream 增强了原有功能或添加了新功能。
FilterInputStream 是所有装饰类的父类,它没有实现具体的功能,仅用来包装了一下 InputStream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public class FilterInputStream extends InputStream {
protected volatile InputStream in;
protected FilterInputStream(InputStream in) {
this.in = in;
}
public int read() throws IOException {
return in.read();
}
//...
}
我们以 BufferedInputStream 为例。原有的 InputStream 读取文件时,是一个字节一个字节读取的,这种方式的执行效率并不高,所以我们可以设立一个缓冲区,先将内容读取到缓冲区中,缓冲区读满后,将内容从缓冲区中取出来,这样就变成了一段一段读取,用内存换取效率。BufferedInputStream 就是用来做这个的。它继承自 FilterInputStream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public class BufferedInputStream extends FilterInputStream {
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BUFFER_SIZE = 8192;
protected volatile byte buf[];
public BufferedInputStream(InputStream in) {
this(in, DEFAULT_BUFFER_SIZE);
}
public BufferedInputStream(InputStream in, int size) {
super(in);
if (size <= 0) {
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("Buffer size <= 0");
}
buf = new byte[size];
}
//...
}
我们先来看它的构造方法,在构造方法中,新建了一个 byte[] 作为缓冲区,从源码中我们看到,Java 默认设置的缓冲区大小为 8192 byte,也就是 8 KB。
然后我们来查看 read 方法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public class BufferedInputStream extends FilterInputStream {
//...
public synchronized int read() throws IOException {
if (pos >= count) {
fill();
if (pos >= count)
return -1;
}
return getBufIfOpen()[pos++] & 0xff;
}
private void fill() throws IOException {
// 往缓冲区内填充读取内容的过程
//...
}
}
在 read 方法中,调用了 fill 方法,fill 方法的作用就是往缓冲区中填充读取的内容。这样就实现了增强原有的功能。
在源码中我们发现,BufferedInputStream 没有添加 InputStream 中没有的方法,所以 BufferedInputStream 使用的是 透明的装饰模式。
DataInputStream 用于更加方便地读取 int、double 等内容,观察 DataInputStream 的源码可以发现,DataInputStream 中新增了 readInt、readLong 等方法,所以 DataInputStream 使用的是 半透明装饰模式。
理解了 InputStream 后,再看一下 OutputStream 的继承关系,相信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各个类的作用了:
这就是装饰模式,注意不要和适配器模式混淆了。两者在使用时都是包装一个类,但两者的区别其实也很明显:
- 纯粹的适配器模式 仅用于改变接口,不改变其功能,部分情况下我们需要改变一点功能以适配新接口。但使用适配器模式时,接口一定会有一个 回炉重造 的过程。
- 装饰模式 不改变原有的接口,仅用于增强原有功能或添加新功能,强调的是锦上添花。
掌握了装饰者模式之后,理解 Java I/O 的框架设计就非常容易了。但对于不理解装饰模式的人来说,各种各样相似的 InputStream 非常容易让开发者感到困惑。这一点正是装饰模式的缺点:容易造成程序中有大量相似的类。虽然这更像是开发者的缺点,我们应该做的是提高自己的技术,掌握了这个设计模式之后它就是我们的一把利器。现在我们再看到 I/O 不同的 InputStream 装饰类,只需要关注它增强了什么功能或添加了什么功能即可。
五、外观模式
外观模式非常简单,体现的就是 Java 中封装的思想。将多个子系统封装起来,提供一个更简洁的接口供外部调用。
外观模式:外部与一个子系统的通信必须通过一个统一的外观对象进行,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,外观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,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。外观模式又称为门面模式。
举个例子,比如我们每天打开电脑时,都需要做三件事:
- 打开浏览器
- 打开 IDE
- 打开微信
每天下班时,关机前需要做三件事:
- 关闭浏览器
- 关闭 IDE
- 关闭微信
用程序模拟如下:
新建浏览器类:1
2
3
4
5
6
7
8
9public class Browser {
public static void open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打开浏览器");
}
public static void close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关闭浏览器");
}
}
新建 IDE 类:1
2
3
4
5
6
7
8
9public class IDE {
public static void open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打开 IDE");
}
public static void close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关闭 IDE");
}
}
新建微信类:1
2
3
4
5
6
7
8
9public class Wechat {
public static void open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打开微信");
}
public static void close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关闭微信");
}
}
客户端调用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public class Client {
public void test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上班:");
Browser.open();
IDE.open();
Wechat.open();
System.out.println("下班:");
Browser.close();
IDE.close();
Wechat.close();
}
}
运行程序,输出如下:1
2
3
4
5
6
7
8上班:
打开浏览器
打开 IDE
打开微信
下班:
关闭浏览器
关闭 IDE
关闭微信
由于我们每天都要做这几件事,所以我们可以使用 外观模式,将这几个子系统封装起来,提供更简洁的接口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public class Facade {
public void open() {
Browser.open();
IDE.open();
Wechat.open();
}
public void close() {
Browser.close();
IDE.close();
Wechat.close();
}
}
客户端就可以简化代码,只和这个外观类打交道:1
2
3
4
5
6
7
8
9
10
11public class Client {
public void test() {
Facade facade = new Facade();
System.out.println("上班:");
facade.open();
System.out.println("下班:");
facade.close();
}
}
运行程序,输出与之前一样。
外观模式就是这么简单,它使得两种不同的类不用直接交互,而是通过一个中间件——也就是外观类——间接交互。外观类中只需要暴露简洁的接口,隐藏内部的细节,所以说白了就是封装的思想。
外观模式非常常用,(当然了!写代码哪有不封装的!)尤其是在第三方库的设计中,我们应该提供尽量简洁的接口供别人调用。另外,在 MVC 架构中,C 层(Controller)就可以看作是外观类,Model 和 View 层通过 Controller 交互,减少了耦合。
六、享元模式
享元模式体现的是 程序可复用 的特点,为了节约宝贵的内存,程序应该尽可能地复用,就像《极限编程》作者 Kent 在书里说到的那样:Don’t repeat yourself. 简单来说 享元模式就是共享对象,提高复用性,官方的定义倒是显得文绉绉的:
享元模式: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对象的复用。系统只使用少量的对象,而这些对象都很相似,状态变化很小,可以实现对象的多次复用。由于享元模式要求能够共享的对象必须是细粒度对象,因此它又称为轻量级模式。
有个细节值得注意:有些对象本身不一样,但通过一点点变化后就可以复用,我们编程时可能稍不注意就会忘记复用这些对象。比如说伟大的《超级玛丽》,谁能想到草和云更改一下颜色就可以实现复用呢?
还有里面的三种乌龟,换一个颜色、加一个装饰就变成了不同的怪:
在《超级玛丽》中,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,正是这些精湛的复用使得这一款红遍全球的游戏仅有 40KB 大小。正是印证了那句名言:神在细节之中。
七、代理模式
现在我们有一个 人 类,他整天就只负责吃饭、睡觉:
人类的接口1
2
3
4public interface IPerson {
void eat();
void sleep();
}
人 类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public class Person implements IPerson{
public void eat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我在吃饭");
}
public void sleep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我在睡觉");
}
}
客户端测试:1
2
3
4
5
6
7
8public class Client {
public void test() {
Person person = new Person();
person.eat();
person.sleep();
}
}
运行程序,输出如下:1
2我在吃饭
我在睡觉
我们可以把这个类包装到另一个类中,实现完全一样的行为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public class PersonProxy implements IPerson {
private final Person person;
public PersonProxy(Person person) {
this.person = person;
}
public void eat() {
person.eat();
}
public void sleep() {
person.sleep();
}
}
将客户端修改为调用这个新的类:1
2
3
4
5
6
7
8
9public class Client {
public void test() {
Person person = new Person();
PersonProxy proxy = new PersonProxy(person);
proxy.eat();
proxy.sleep();
}
}
运行程序,输出如下:1
2我在吃饭
我在睡觉
这就是代理模式。
笔者尽量用最简洁的代码讲解此模式,只要理解了上述这个简单的例子,你就知道代理模式是怎么一回事了。我们在客户端和 Person 类之间新增了一个中间件 PersonProxy,这个类就叫做代理类,他实现了和 Person 类一模一样的行为。
代理模式:给某一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,并由代理对象控制对原对象的引用。
现在这个代理类还看不出任何意义,我们来模拟一下工作中的需求。在实际工作中,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需求:在网络请求前后,分别打印将要发送的数据和接收到数据作为日志信息。此时我们就可以新建一个网络请求的代理类,让它代为处理网络请求,并在代理类中打印这些日志信息。
新建网络请求接口:1
2
3
4
5public interface IHttp {
void request(String sendData);
void onSuccess(String receivedData);
}
新建 Http 请求工具类:1
2
3
4
5
6
7
8
9
10
11public class HttpUtil implements IHttp {
public void request(String sendData) {
System.out.println("网络请求中...");
}
public void onSuccess(String receivedData) {
System.out.println("网络请求完成。");
}
}
新建 Http 代理类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public class HttpProxy implements IHttp {
private final HttpUtil httpUtil;
public HttpProxy(HttpUtil httpUtil) {
this.httpUtil = httpUtil;
}
public void request(String sendData) {
httpUtil.request(sendData);
}
public void onSuccess(String receivedData) {
httpUtil.onSuccess(receivedData);
}
}
到这里,和我们上述吃饭睡觉的代码是一模一样的,现在我们在 HttpProxy 中新增打印日志信息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public class HttpProxy implements IHttp {
private final HttpUtil httpUtil;
public HttpProxy(HttpUtil httpUtil) {
this.httpUtil = httpUtil;
}
public void request(String sendData) {
System.out.println("发送数据:" + sendData);
httpUtil.request(sendData);
}
public void onSuccess(String receivedData) {
System.out.println("收到数据:" + receivedData);
httpUtil.onSuccess(receivedData);
}
}
客户端验证:1
2
3
4
5
6
7
8
9public class Client {
public void test() {
HttpUtil httpUtil = new HttpUtil();
HttpProxy proxy = new HttpProxy(httpUtil);
proxy.request("request data");
proxy.onSuccess("received result");
}
}
运行程序,输出如下:1
2
3
4发送数据:request data
网络请求中...
收到数据:received result
网络请求完成。
这就是代理模式的一个应用,除了 打印日志,它还可以用来做权限管理。读者看到这里可能已经发现了,这个代理类看起来和装饰模式的 FilterInputStream 一模一样,但两者的目的不同,装饰模式是为了 增强功能或添加功能,代理模式主要是为了加以控制。
动态代理
上例中的代理被称之为静态代理,动态代理与静态代理的原理一模一样,只是换了一种写法。使用动态代理,需要把一个类传入,然后根据它正在调用的方法名判断是否需要加以控制。用伪代码表示如下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public class HttpProxy {
private final HttpUtil httpUtil;
public HttpProxy(HttpUtil httpUtil) {
this.httpUtil = httpUtil;
}
// 假设调用 httpUtil 的任意方法时,都要通过这个方法间接调用, methodName 表示方法名,args 表示方法中传入的参数
public visit(String methodName, Object[] args) {
if (methodName.equals("request")) {
// 如果方法名是 request,打印日志,并调用 request 方法,args 的第一个值就是传入的参数
System.out.println("发送数据:" + args[0]);
httpUtil.request(args[0].toString());
} else if (methodName.equals("onSuccess")) {
// 如果方法名是 onSuccess,打印日志,并调用 onSuccess 方法,args 的第一个值就是传入的参数
System.out.println("收到数据:" + args[0]);
httpUtil.onSuccess(args[0].toString());
}
}
}
伪代码看起来还是很简单的,实现起来唯一的难点就是 怎么让 httpUtil 调用任意方法时,都通过一个方法间接调用。这里需要用到反射技术,不了解反射技术也没有关系,不妨把它记做固定的写法。实际的动态代理类代码如下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public class HttpProxy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{
private HttpUtil httpUtil;
public IHttp getInstance(HttpUtil httpUtil) {
this.httpUtil = httpUtil;
return (IHttp) Proxy.newProxyInstance(httpUtil.getClass().getClassLoader(), httpUtil.getClass().getInterfaces(), this);
}
// 调用 httpUtil 的任意方法时,都要通过这个方法调用
public Object invoke(Object proxy, Method method, Object[] args) throws Throwable {
Object result = null;
if (method.getName().equals("request")) {
// 如果方法名是 request,打印日志,并调用 request 方法
System.out.println("发送数据:" + args[0]);
result = method.invoke(httpUtil, args);
} else if (method.getName().equals("onSuccess")) {
// 如果方法名是 onSuccess,打印日志,并调用 onSuccess 方法
System.out.println("收到数据:" + args[0]);
result = method.invoke(httpUtil, args);
}
return result;
}
}
先看 getInstance 方法,Proxy.newProxyInstance 方法是 Java 系统提供的方法,专门用于动态代理。其中传入的第一个参数是被代理的类的 ClassLoader,第二个参数是被代理类的 Interfaces,这两个参数都是 Object 中的,每个类都有,这里就是固定写法。我们只要知道系统需要这两个参数才能让我们实现我们的目的:调用被代理类的任意方法时,都通过一个方法间接调用。现在我们给系统提供了这两个参数,系统就会在第三个参数中帮我们实现这个目的。
第三个参数是 InvocationHandler 接口,这个接口中只有一个方法:1
public Object invoke(Object proxy, Method method, Object[] args) throws Throwable;
那么不用猜就知道,现在我们调用被代理类 httpUtil 的任意方法时,都会通过这个 invoke 方法调用了。invoke 方法中,第一个参数我们暂时用不上,第二个参数 method 就是调用的方法,使用 method.getName() 可以获取到方法名,第三个参数是调用 method 方法需要传入的参数。本例中无论 request 还是 onSuccess 都只有一个 String 类型的参数,对应到这里就是 args[0]。返回的 Object 是 method 方法的返回值,本例中都是无返回值的。
我们在 invoke 方法中判断了当前调用方法的方法名,如果现在调用的方法是 request,那么打印请求参数,并使用这一行代码继续执行当前方法:1
result = method.invoke(httpUtil, args);
这就是 反射调用函数 的写法,如果不了解可以记做固定写法,想要了解的同学可以看之前的这篇文章:详解面试中常考的 Java 反射机制。虽然这个函数没有返回值,但我们还是将 result 返回,这是标准做法。
如果现在调用的方法是 onSuccess,那么打印接收到的数据,并反射继续执行当前方法。
修改客户端验证一下:1
2
3
4
5
6
7
8
9public class Client {
public void test() {
HttpUtil httpUtil = new HttpUtil();
IHttp proxy = new HttpProxy().getInstance(httpUtil);
proxy.request("request data");
proxy.onSuccess("received result");
}
}
运行程序,输出与之前一样:1
2
3
4发送数据:request data
网络请求中...
收到数据:received result
网络请求完成。
动态代理本质上与静态代理没有区别,它的好处是 节省代码量。比如被代理类有 20 个方法,而我们只需要控制其中的两个方法,就可以用动态代理通过方法名对被代理类进行动态的控制,而如果用静态方法,我们就需要将另外的 18 个方法也写出来,非常繁琐。这就是动态代理的优势所在。
八. 享元模式 Flyweight Pattern
英文是 Flyweight Pattern,不知道是谁最先翻译的这个词,感觉这翻译真的不好理解,我们试着强行关联起来吧。Flyweight 是轻量级的意思,享元分开来说就是 共享 元器件,也就是复用已经生成的对象,这种做法当然也就是轻量级的了。
复用对象最简单的方式是,用一个 HashMap 来存放每次新生成的对象。每次需要一个对象的时候,先到 HashMap 中看看有没有,如果没有,再生成新的对象,然后将这个对象放入 HashMap 中
结构型模式总结
前面,我们说了代理模式、适配器模式、桥梁模式、装饰模式、门面模式、组合模式和享元模式。读者是否可以分别把这几个模式说清楚了呢?在说到这些模式的时候,心中是否有一个清晰的图或处理流程在脑海里呢?
代理模式是做方法增强的,适配器模式是把鸡包装成鸭这种用来适配接口的,桥梁模式做到了很好的解耦,装饰模式从名字上就看得出来,适合于装饰类或者说是增强类的场景,门面模式的优点是客户端不需要关心实例化过程,只要调用需要的方法即可,组合模式用于描述具有层次结构的数据,享元模式是为了在特定的场景中缓存已经创建的对象,用于提高性能。
本文作者:Alpinist Wang
声明:本文归 “力扣” 版权所有,如需转载请联系。文章封面图和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为非商业用途使用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。
编辑于 2019-11-28